PART 1:關於就讀東華大學社會系的經驗分享
關心在地的聲音
劉珈均畢業於中壢高中,因為出生於茶農世家和參加辯論社的緣故,培養了他對社會現象與在地議題的深入觀察,也奠定自己對鑽研社會科學的熱忱。在進入東華大學社會學系之後,他不僅延續對過往的興趣,擔任演辯社社長,更帶領高中生學習如何辯論,也透過參與烏頭翁社、學生勞動權利促進會等組織,發起各類型活動來喚醒東華師生對重大議題的關注,珈均相信不論是就讀哪一間大學,學校所能給予你的資源絕對是超乎想像的豐富,所以重點應是──你要挑選自己有熱情的事情去做,才不會白白錯失機會!
關於東華大學
東華大學位於花蓮縣壽豐鄉,若搭乘普悠瑪號從台北車站出發到此約莫有兩個小時的火車車程,由於校本部占地251公頃、且與市區有段距離,故同學在校內多半會騎單車來往返系館,在校外則會以機車代步,珈均強調騎機車是社會系學生很需要的技能,因為系上的報告常會要求學生從事田野調查,而某些花蓮地區在大眾運輸上的易達性較低,所以若會騎機車則能大幅減少前往社區所需的時間。在宿舍方面,東華大學保障大一大二學生校內住宿的權益,而大三大四同學在抽宿舍上也有70%的中籤率,宿舍環境不僅設備新穎,空間更是相當寬敞,在校外住宿上,每月租金約為2,000到5,000元不等,相較其他縣市便宜。在飲食娛樂方面,珈均認為校內外餐廳的價位較中南部縣市高,而娛樂的選擇則以親近花東的各大自然美景居多。
東華大學社會系簡介
「你讀社會系是在學社會運動嗎?」是大眾對社會系常見的誤解,珈均認為東華大學社會系重在培養學生的社會學之眼,讓學生能運用各學派理論與質化、量化等分析法,去看穿社會問題的癥結點,所以儘管社會系看似沒有相對應的職業,但是對社會現象的敏銳洞察力與分析資料的技能其實是從事任何工作都很需要的。東華大學社會系課程分成社會科學基礎學程、社會核心學程、社會學專業選修三大塊,社會科學基礎學程為人文社會學院學生的基礎課程,課程如社會學、社會統計、政治學、心理學、民法概要等;社會核心學程包含社會學理論、社會實踐、社會研究法等課程,其中「社會實踐」會規定同學繳交小型的研究計畫論文;社會學專業選修則有社會福利、社會工作、傳播社會學、法律社會學等課程,同學能依自己的興趣來修習。除此之外,同學還須修習43學分的通識課程與16個自由學分,由於東華大學較沒有跨系修課限制或學分上限,故珈均建議學弟妹不妨能多修外系課程來培養跨領域專業,還能以此申請輔系或雙主修。
印象深刻的課程
陳素梅老師開設的「社會變遷」課程會規定同學拍攝影音新聞,並上傳 PeoPo公民新聞平台,珈均當時是以花蓮漁港的變遷作為主題,由於內容詳實深入,最後被選上在電視台播出;「社會問題」是安排同學進行安樂死合法化、廢除基本薪資等政策辯論,對於未來想往公部門發展的同學,是相當扎實的邏輯綜合訓練;「質性研究」則讓同學以訪談、分析逐字稿的方式去深入探究個別的研究主題;「量化研究」則是以問卷調查、SPSS統計軟體分析來做研究,珈均認為雖然大學生所做的研究都還不夠嚴謹,問卷的準度、效度也都有待加強,但實際走過完整的研究流程對於將來從事調查分析相關工作還是有很大的幫助。
課外的成長
在大二時,珈均不僅是校內演辯社社長,幫忙協辦各類型辯論比賽與推廣活動,更擔任花蓮高中辯論社指導老師,以林鳳營牛奶秒買秒退等貼近生活的議題引發同學對辯論的興趣,珈均認為辯論不只訓練了自己短時間蒐集與閱讀大量資料的能力,更鍛鍊了其邏輯思考與口語表達之技巧。又因為參與公民倡議團體烏頭翁社以及東華大學學生勞動權利促進會,珈均結識到一群關心相同社會議題的夥伴,但也深深體認到:「找一件對的事情去做很容易,要把事情做對卻很難!」珈均大學生活中另一項特別的經歷是他利用大一大二年的暑假時間完成了兩階段軍事訓練役,他表示從當兵回歸平常生活一開始的後遺症是較容易打不起精神做事,故他建議學弟們若對暑假生活沒有特別的規劃、想要畢業後直接進入職場的話,不妨也能趁早服完軍事訓練役,其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若高中、大學都有修滿軍訓課,最多能抵15天的訓練。
機遇與負擔
「沒有熱情,機會就成了負擔。」珈均因為大三時協辦台灣社會學年會的經驗,深深感受到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事只是徒增個人壓力與負擔,故他對學弟妹提出的忠故是:「在大學,機會與資源永遠有,唯一有限的是你的時間與熱情。」藉此勉勵大家都能在大學生活中找到值得自己追尋的目標,把握當下,築夢踏實!